|
发表于 2015-11-28 09:09:00
天津本地的原始住民很少,史料记载:“其初宅者仅七姓。” (《天津通志 旧志点校卷》下卷,第25页)
市区的天津人,有很大一部分是安徽当兵的后代。
明朝初期,燕王带领大批“燕兵”,杀光河北省的百姓后,在天津建卫,民间称作“燕王扫北”。天津建卫初期,安徽士兵及安徽军户总人数大约5~6万人,万历二十六年(1598年)天津人口为十万人(《中国人口 明时期》第296页) 这些安徽兵及安徽军户成为了最初的天津人,并一代一代的在天津居住到今天。
市区的天津口音,就是安徽北部的方言。
有很多天津的市里人,承认自己的祖上是随“燕王扫北”定居到天津。
史料记载:“明初文皇帝(燕王朱棣)攻历下河北数百里,城郭村邑尽行焚烈”,“燕兵所至,村城成墟”。
河北省《盐山县志》载述:“四年,燕王怒赤其地,掳掠一空。其时盐山境内白骨遍地,触目惊心,乡人谓之为‘燕王扫北’”。
河北省《沧县志》记载“畿南之地(河北省中部南部)多起义军抗燕军者,燕军恨之,遂赤其地,至今犹呼‘燕王扫北’”。
有很多天津的市里人,承认自己的祖上是随“燕王扫北”定居到天津。
明朝的军户制度:户出一丁赴卫当兵,是为旗军。旗军或操守,或屯种;户出一余丁随正军到营,佐助正军,供给军装;军户户下须以一丁供给在营正军;户下若无丁壮,须佥幼儿为“幼丁”,以备成丁后勾补当差。
明朝的军户制度是世袭的,子子孙孙都必须当兵,军户不允许科考。天津的市里人,有很大一部分就是当年的安徽当兵的后代及安徽军户的后代。
还有很一大部分天津的市里人,是晚清李鸿章安徽淮军的后代(天津小站练兵)。
还有一部分天津的市里人,是聂士成武卫前军的安徽当兵的后代。
|
|